末世生存手遊《明日之後》日前正式上架,並且上市當天就登上港澳下載榜第一位,是當前最熱門的手機生存遊戲。這款歷時三年才完成的手遊,不管在畫面表現還是玩法豐富度上,都與當前市面的生存手遊十分不同。近日,遊戲製作人李哲先生在網易遊戲開發者大會中,公開發表《明日之後》一路走來的辛酸研發歷程及設計心得。
以玩家核心體驗與需求為首要:「單人生存體驗」與「新手導航」完全不一樣
製作人李哲表示,《明日之後》是一款生存為主題的作品,它給予玩家的滿足感與傳統RPG並不一致。在傳統MMO、ARPG作品中,主要滿足的是玩家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需求,玩家要彼此合作對抗產生互動,最終獲得他人的尊重。但生存遊戲,必須掌握的是更根本的需要,先想辦法讓角色活下去,然後才能提競爭合作等其他層面的進階發展。這讓生存遊戲初始門檻高於其他類型的遊戲,但相對來說當玩家跨過這個門檻,能獲得的滿足也同樣應該更加強烈!
為此,製作團隊設計了長達30分鐘的「單人生存體驗」模式,讓玩家認知到遊戲的生存技巧。在製作團隊看來,它並不是也不該是一個「新手導航」,而是幫助玩家快速地進入遊戲世界以及獲取樂趣,在這個過程中教授玩家生存技巧只是一個水到渠成的事情。據說,團隊在這30分鐘里展現了73個信息點,你們感受到了嗎?
以「生命」作遊戲,只為還原最真實的末世場景。
掌握了遊戲核心方向,製作團隊接著就必須具體的刻劃整個遊戲世界。
在美術設計上,李哲提出了4個要求:
- 現實生活中,時間是流動的,所以遊戲里也要有晝夜交替;
- 需要有豐富的天氣,包括下雨,雪地,沙塵暴等,因為世界不是一塵不變的
- 要有真實的光照和陰影,讓畫面無限接近現實世界物理和光學的表現力。
- 希望遊戲里的世界像是真實世界的還原。
在第4點上,美術表示十分不理解,“現實世界中有廢土末日么?這怎麼還原?”。而這個不理解,讓團隊萌生了一個瘋狂的決定:遠走死城車諾比取材。
當時的烏克蘭局勢不是非常穩定,但為了更好地體會末世,製作團隊所有人穿著防護服,腳下踩著核洩漏最核心的土地!這趟旅程帶給他們的體驗,遠不是書本、影音資料可以替代的。也正如李哲後來自己開的玩笑,製作團隊真的是拿生命來作遊戲。
開放式玩法設定,讓遊戲更真實。
打造了相對真實的場景和氛圍之後,在玩法上也需要更接近現實。
首先,遊戲加入了更豐富的生存元素,如饑餓值、溫度、健康值等,玩家要通過各種行為克服生存壓力。而最特別的是,解決這些問題的答案并不是單一的。為了抵禦寒冷,玩家就可以選擇喝烈酒、點爐火,躲入房間或是加厚衣服。一個問題,會有多種解決方式,它不再只是一個線性單調的體驗。
製作團隊相信,遊戲有越多的可能性,玩家越能感受到遊戲世界的真實。
初始營地設計的失敗,營運就是在抉擇中前行
只是有了基礎的遊戲內容還是不夠,《明日之後》是款多人線上遊戲,所以當然需要長遠的經營規劃。
李哲希望透過「營地」聚集玩家,建立玩家對所屬團體的向心力,然後以營地為核心一起迎接困難。在最初的設計中,營地會掛勾玩家角色能力的成長,所以營地發展的好,角色也會更強。但實際上營地之間也會彼此競爭,這導致能夠第一時間加入營地的玩家獲取了足夠的優勢,也就讓一開始的營地有了更好的發展,未跟上梯隊的玩家卻反過來陷入能力不足加入不了好營地,沒有好營地,就沒有足夠的能力,在講究高壓生存的環境下更難發揮而黯然離開遊戲。
所以之後製作團隊針對這部份做了大幅度的修改,將營地的提昇與個人成長之間的關聯作取消。
關注流行、精準分析、堅持初心!
李哲先生最後總結,遊戲的製作往往面對的是長遠的考量,要因應的是「兩年後的玩家」的需求,所以專注當下流行與預判未來玩家喜好很重要。
針對《明日之後》這類特殊的題材,精準的分析出專門的設計,以及大眾化的可能性也同樣需要深刻的考量,大眾化也不一定是唯一選擇。
創新不易,堅持更難!面對不斷變化與出現的困難,是否堅持住初心,才能到達更深入的,前人沒探索過的領域。
明日之後下載鏈接:https://go.onelink.me/mKsI/121028d7
明日之後粉絲團鏈接:https://www.facebook.com/LifeAfter.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