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種觀點:眾籌、中國資本、Netflix的遠水解不了日本動畫業界的近渴

原文授權轉載自ACGdoge

自Netflix積極進入日本市場投資大量日本動畫作品,Netflix被認為將是日本動畫業界的救世主
IGN日本也發表過分析文章認為Netflix此次大動作可能會對日本動畫行業未來的製作方向做成深遠影響

不過在Netflix救世理論的另一面,也有專門研究流行文化的日本記者提出,無論是眾籌、中國資本還是Netflix都是遠水解不了日本動畫的近渴
如今的日本動畫是深植於動畫製作委員會制度之上的產物,短時間內「動畫製作委員會」的模式並不會徹底瓦解

這位日本流行文化研究者與專欄作家,首先提到靠眾籌是做不了動畫的,動畫製作需要龐大的預算
TV動畫1話的預算在1500萬日元至2000萬日元以上,一季動畫12話就需要2億日元以上的預算,如果是劇場版動畫的話需要5億日元的左右預算,首先,這筆製作預算的錢怎麼籌集到?
單獨一間動畫製作公司無法承擔這筆費用,曾經有例子是透過基金面向金融市場為多部動畫作品籌集資金,但是由於風險波動無法判讀,實際上沒有能夠透過這種方法回收投資成本的案例
有人說使用眾籌面向觀眾直接募集資金,透過眾籌開啟製作並大獲成功的《在這個世界的角落》,但當初眾籌到的金額是3900萬日元,換算成TV動畫也就只是2話的製作預算,實際上《在這個世界的角落》眾籌是為了確保製作人員與宣傳影片
雖說有像《動物朋友》這樣使用較低預算製作的作品,也代表了不透過製作委員會模式募集資金的可能性存在,但是《動物朋友》動畫在電視上的播放,相關商品在書店的銷售,這種跨媒體聯動也要歸功於製作委員會內的成員發揮了自己(商業層面上)的作用

而Netflix還有中國的資本也無法取代製作委員會制度,首先以Netflix為首的海外配信巨頭資金是以美國荷里活的「完成原則」為前提
簡單來說就是作品做完交出來之後,錢才會到你手裡,所以在作品製作完成前的製作資金必須以某種方法事先確保
另外Netflix通常只要求自己擁有配信權而不要求其他權利,反過來說就是不重視作品除了配信以外的商業展開
來自外資的資金雖然極具魅力,但相對的作品規模會變小,所以還是以製作委員會模式製作動畫的案例較多

中國的資本則是另一種意義上的課題,確實提供超過製作預算的資金可以製作動畫,但是做出來的動畫賣得出去賣不出去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日本的動畫是經過網絡小說、漫畫、輕小說在產業價值鏈上清洗和淘汰後才成立的,參加製作委員會的公司也幾乎都是以某種形式參與產業鏈,連日本的作品在動畫上進行商業競爭都很難保證勝利,來自中國的原創企劃也是如此

日本動畫製作行業問題的根本在於「適當的製作工程管理」與「合理的利潤要求」
在製作公司爭奪訂單的競爭中,偶爾也能看到抱著製作就虧損的赤字覺悟接訂單的案例,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很難進行「適當的製作工程管理」,由此進入「自行車運轉」的經營狀態
而將製作公司陷入這種越做越賠越賠越做怪圈的原因,歸咎於吸收風險擴大收益機會的製作委員會模式是無法理解的

在推特上也有一位自稱是動畫製作委員會骨幹公司製作人的帳號,在推特上解答各種關於動畫製作商業企劃方面的問題
這個帳號也說明了製作委員會模式本身是為了促進動畫製作,而不是吸動畫製作的血
同時也有一位推特網友稱有製作人說業界工作變得辛苦都是京都動畫的錯,因為很多客戶上來就是「總之先做個京都動畫那樣的動畫」
但是做京都動畫那種品質的TV動畫太強人所難了,這位網友發問為何他們不想想自己做不到京都動畫那種水平
這個骨幹公司製作人的推特回覆說,京都動畫那種自己收集原作自己開發動畫的模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同樣的事情其他公司做未必就是好事
但是京都動畫這種自己募集原作自己開發的模式,是為了改善環境,以長遠視角構建公司體系的最佳案例

原文出處:
//news.yahoo.co.jp/byline/matsumotoatsushi/20170828-00075026/

資金和機會已經擺在眼前,IGN日本評論:「Netflix等海外巨頭將左右日本動畫未來」
Netflix動畫經營策略:保持創作性不過多干涉動畫製作,對動畫製作撥出高額預算是事實
【網飛大法好】借助Netflix為公司長期培育人才,Production I.G社長談與Netflix的合作